这个鲁中小村庄,缘何成为“中国木梳第一村”?

发布时间:2024-11-01 12:39:50 来源: sp20241101

  俗话说:“头梳千遍,病少一半。”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头部汇聚50多个穴位,是“诸阳之会”。用木梳梳头能有效刺激穴位,畅通经脉,清脑提神,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而在中国,鲁中地区一个小村庄——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成为木梳的重要产地。

  东高榆村有300多年的木梳加工历史,被称为“中国木梳第一村”。现如今,全村419户,家家做木梳,实现年产木梳4000余万把,年产值近1亿元人民币。

  300年传承打磨一把好梳

  相传,清初康熙年间,有一位宫廷手工艺人告老还乡,行至东高榆村附近,不幸染病。多亏该村一位陈姓人的照料,才得康复。

  为了报答恩情,这位宫廷手工艺人将自己拿手的制梳技术传授给了这位陈姓人。自此,木梳制作技艺在东高榆村广为流传。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修整制作木梳的木料。许传宝 摄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在搬运木梳的胚料。许传宝 摄

  传统的高榆木梳分大弓、大片、大方、中方、小方、拢子6个规格型号,主要以木质细腻的枣木、杏木、梨木为原料,经过选料、解板、开齿、锯背、磨背等20多道工序打磨而成,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技术要求,磨出一把好梳至少需要15天。

  高榆木梳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坚固耐用,颇受消费者欢迎。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在给木梳抛光。许传宝 摄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在制作保健木梳。许传宝 摄

  除了细致严谨的木梳制作技术,在这片土地上一脉相承的还有源远流长的木梳文化。

  东高榆人以梳为礼,赠一把木梳,便是许一生青丝。

临沂鹊桥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年新品——龙凤呈祥。刘晓梅 摄

  在东高榆村,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之梳头的习俗。“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吉祥话里满是父母对新婚夫妻的祝福。

  当地人结婚,都要选上一对精美的喜梳,祈愿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一把高榆木梳,早已不再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更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

精美的高榆木梳。孙运亮 摄

  “中国木梳第一村”的涅槃重生

  木梳年产量达4000余万把,东高榆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东高榆村党支部书记、高榆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丁明文看来,这背后是一条木梳产业的涅槃重生之路。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在木梳雕刻流水线上巡查。许传宝 摄

  曾经,人员不专、技术不精等问题让“中国木梳第一村”一度徘徊在市场淘汰的边缘。

  “当时没有品牌意识,产量也不行,所以我们的产品大多是以代工为主,自身的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市场竞争力。”丁明文一度因为这些问题,心里急得直冒火。

  转机发生在2019年。“我们村党支部领头创办了高榆木梳专业合作社,计划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丁明文说。

高榆木梳展销中心。李振 摄

  时间不等人,有了发展思路,丁明文便着手谋划。不多久,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集产品展销、技术指导、服务保障于一体的高榆木梳展销中心,在东高榆村“拔地而起”,一同“立”起来的还有全村甚至全镇加工木梳的信心。

  “我们合作社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通过统一原料进货渠道、质量标准、产品规格、销售价格等,逐步规范木梳市场。”丁明文介绍说。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操纵电脑雕刻木梳。许传宝 摄

  同时,合作社还建起两个带锯厂,引进先进生产机械,使传统的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由此,小作坊逐渐规模化,木梳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崛起后的东高榆村木梳产业,辐射周边10余个村,带动3000余人就业。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青梅竹马、莲开并蒂、如花美眷……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都是产自临沂鹊桥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木梳产品。

临沂鹊桥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年新品木梳。刘晓梅 摄

  为延伸产业链条,打响品牌,东高榆村党支部以自身木梳产业为基础,成立临沂鹊桥工艺品有限公司。于是丁明文又多了个新身份——临沂鹊桥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鹊桥”)法定代表人。

  “我们的木梳加工,虽然有历史底蕴,但是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要有时代化特征。”丁明文把“创新”定为鹊桥的发展战略。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展示村里生产的木梳。许传宝 摄

  鹊桥瞄准不同年龄、职业的消费群体,打造“高榆”“鹊之桥”“清越坊”等木梳商标,选用青檀、紫檀、红檀、黑檀等不同木质材料,推出12生肖系列、龙凤系列、祥云系列等50多个新品种木梳。

  此外,一大批木梳“周边”产品也陆续“上新”,按摩梳、书签、国风发簪等新产品备受年轻人喜爱。

制作精良的高榆木梳新品——按摩梳。刘晓梅 摄

  摸清市场喜好的鹊桥像是“开了挂”,“爆单”成为日常,年产量达到4000多万把,产品不仅畅销中国各大城市,更远销海外,走俏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近来,鹊桥还积极开拓电商销售渠道,打出“非遗+电商”组合拳,在“云端”把高榆木梳卖到世界各地。

在临沂市莒南县东高榆村,村民在通过直播销售木梳。许传宝 摄

  “公司采取‘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利用节假日,开展传统节日促销活动;同时搭建木梳直播间,在淘宝、快手、抖音等平台销售产品。”丁明文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高榆木梳,用上高榆木梳。

  高榆木梳已成文化名片

  2023年5月,高榆木梳在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中亮相,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中国文化所展现的和合之美让人感动。”阿尔及利亚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外交官阿妮娜说。

  “这把梳子上雕刻着两只鸳鸯,非常精妙,我要选它送给女朋友。”同年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来自意大利的迈克走进东高榆村的木梳文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高榆木梳的文化之美。

来自意大利的迈克领略感受高榆木梳文化之美。徐俐莉 摄

  不同类型、功能的精美木梳激发了迈克的浓厚兴趣。亲身体验木梳制作流程后,迈克对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匠心独运发出由衷赞叹。

  为传承木梳非遗文化,东高榆村集体投资建设了木梳文化博物馆,将古今中外梳子的起源、演变历程、文化含义等内容进行梳理展示。

  博物馆内还设立非遗体验馆,展示了传统木梳的工序,让参观者有机会亲手制作木梳。

高榆木梳文化博物馆。刘晓梅 摄 高榆木梳文化博物馆。刘晓梅 摄

  如今,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东高榆村,沉浸式感受非遗手作的魅力。

  近年来,东高榆村以“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为契机,打造木梳手造示范基地,参加“山东手造”优选100、“山东手造·产自临沂”等评选活动、举办木梳文化节和木梳文化论坛等,不断提升高榆木梳文化的影响力。

  在非遗匠人的一雕一琢中,一块块木头“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把把精巧灵动的高榆木梳,成为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作者:王采怡

  来源: 中新社 微信公众号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