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墨子巡天望远镜……今年我国国之重器频现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发布时间:2024-12-21 19:30:52 来源: sp20241221

  高铁路网的触角越伸越长,列车穿山越海,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凸显了大国基建的实力。

  而今年,在云霄间,我们也划出了一道道壮丽轨迹。火箭一次次发生升空,托举着中国人叩问苍穹向九天的梦想。

  这一年,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先后升空,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中国空间站今年迎来两个航天乘组

  今年,中国空间站已在轨迎来了两个航天乘组,航天员在轨轮换在今年成为常态。9名航天员先后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让今年成为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最多的一年。

  今年的中国航天还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接棒执行飞行任务、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进行太空飞行、首次开展太阳翼修复试验……未来,我们的航天发射将按照一年两艘载人飞船、两年三艘货运飞船的节奏稳步前进。

  国产客机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逐梦苍穹的同时,我们也翱翔蓝天。今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一个值得标注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首款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正式“起步”。目前,C919已获得30多家客户的青睐,拿到了1000多架的订单。

  此外,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支线客机目前已交付100余架,其他衍生机型也正在推进。C929远程宽体客机也已开展初步设计,我国大飞机事业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国之重器频现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今年一批国之重器涌现,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中国智造”的名片更加闪亮。

  我国集齐三颗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昨天(29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完成第二次试运营,后天将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终于在今年集齐了航母、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邮轮三颗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今年前11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1%、65.9%和53.4%,三大指标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一批“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取得成果

  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年,我国一批“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取得成果。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今年8月,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介于中国聚变研究团队的贡献,目前我国已与50多个国家的130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国投产

  现在,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墨子巡天望远镜开始巡天

  今年9月,我国的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这是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每三个晚上可巡测北天球一次。启用以来,在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伽玛暴、变星和小行星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早期科学成果,还新发现了4颗近地小行星。

  我国“海上重器”频频“上新”

  今年,我国海上也频出“重器”。

5月,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

  本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

  上个月,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

  10月,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首口开发井作业顺利完成……

  这一年,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重器”一次次下海,硬核实力展现中国底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