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02:5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巴彦淖尔10月17日电 题:内蒙古边境旗县联动护边 北疆生态绿富同兴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在祖国的正北方,阴山北麓,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边境管理区里,草原的广袤、多民族的融合、口岸的繁忙以及荒漠半荒漠化环境的严峻挑战,成就了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近日, 中新网 记者走进巴彦淖尔市绵延369公里的中蒙边境一线,探访护边员、村镇干部、边境派出所民警、牧民等众多守护者们的工作与生活,听他们讲述守护祖国边疆的动人故事。
驱车向北,踏上前往乌拉特中旗的征程,极目远眺,广袤无际的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黄色画卷徐徐展开,数十公里才可见一户人家,那份宁静与辽阔让人心灵震撼。
然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牧民居住分散等现实问题,给这片土地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留在牧区的牧民中,60%以上年龄偏大,基层综合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破解。
为此,巴彦淖尔市边境旗县创新性开展“党政军警民企”联创共建,将基层党委、驻地边防连队、派出所、边境嘎查等资源力量深深融入守边护边、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中,夯实边疆防线。
金秋时节,雨水依然充沛,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伊恒查干嘎查党员中心户钢巴图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在夏秋之前,他不辞辛劳地多次奔波于几十公里外的“邻居”家之间,凭借着耐心与智慧,化解了牧民们对连年大旱的忧虑。
“党员中心户对牧民来说就是一个坚实的依靠,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吃个饭,有什么不好的苗头或者邻里矛盾,都能及时得到化解。”钢巴图说。
乌拉特中旗旗委组织部副部长支凤翔介绍说,当地充分整合“党政军警民企”各方资源,精心组建联合党委,并以联合党委为核心组建联合党支部,逐步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严密党建网络体系。
图为民警帮助牧民购买生活物资(资料图)。 刘晔摄一场大雨过后,乌拉特后旗巴音努如嘎查的党员中心户、苏木镇以及嘎查村干部、企业人员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帮助牧民寻找被冲散的羊群。
“我就给党员中心户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帮忙,真的太感谢了。”牧民尼玛说。
“多年来,边境旗县从组建党校、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到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独具边疆特色的‘校、队、车、户、业’党建模式。”乌拉特后旗旗委组织部副部长白塔娜详细介绍道。
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边境派出所辖区地广人稀,面积达23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有123户300余人。距苏木镇所在地最远的牧民,要驱车上百公里才能购买生活生产物资。为此,派出所开通强边固防直通车,采取“定人、定车、定片、定点、定时”的方式,为边境牧民代购物资、药品等,解决了牧民们的诸多难题。
“另外,我们还联合党支部拓展警员到苏木镇,把跟牧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风险讲清,牧民法律意识大有提升,偷挖野生药草的少了,酒驾问题明显改善。”民警陈文雄说。
图为民警和牧民一起做手工(资料图)。 刘晔摄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守护着18.9公里的边境线,境内以荒漠化草原为主,牧民们靠养红驼为生,防风固沙任务艰巨繁重。
一边是边疆生态保护,一边是群众致富增收,如何实现绿富同兴?
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副书记王磊介绍,2021年以来,苏木以“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在巴音查干嘎查试点梭梭种植肉苁蓉接种项目,目前已陆续补种梭梭6000亩,成功接种肉苁蓉7000亩。
“梭梭有3年生长期,如今草长好了,防风固沙了,再接种上肉苁蓉,每亩能有1000元至1500元左右的收益。”王磊说。
为了还草原一片绿,巴音前达门苏木沙漠和荒漠化地区实行禁牧。禁牧期间,嘎查建起了戈壁红驼托驼所,让每峰骆驼每年为牧民带来2900元的收入。
“以前人们总说,牛羊是牧民的银行,现在观念变了,牧民从‘养畜人’变成了‘养草人’,草场养好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好了。”张玉兰说。(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