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5:43:53 来源: sp20241224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文旅融合 人市两热——2024年清明假期盘点
新华社记者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不论“雨足郊原草木柔”,还是“遥听弦管暗看花”,这个清明小长假,大城小镇涌动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国潮、吃住行游乐购的热潮,既加速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也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文化大餐增添发展活力
4月5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里文旅小镇上空,长长的巨龙、夸张的章鱼、卡通的孙悟空等造型别致的风筝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这里正在举办长春市首届风筝嘉年华。现场还有50多名孩子在制作老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画笔在风筝上绘出斑斓的图画。
“清明节放风筝可以让我们怀念亲人,寄托哀思,将烦恼和忧愁都释放出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陪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长春市民王凯说,“见到这样精湛的风筝艺术,也让我和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年4月5日,游客在济南曲水亭街参观传统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盘活民俗资源、传承悠久文化。文明而热闹的活动不仅烘托了节日氛围,也有力激发了文旅发展新活力。
从抚今追昔到制作风筝,从诗词会友到古代趣味运动会,借着清明时节的浓浓春意,“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携程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全国博物馆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4%。其中,西安、南京、河南、湖南等热门文博场馆所在地的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78%、457%、641%、140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表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让传统节日生长出新精神、新面貌。文旅景区、文博机构依托自身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巧思推出的消费新场景、新空间,不仅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公共性和互动性,更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和精神享受,让“春日经济”有了满满文化味。
踏青赏花引领别样风景
“听说洛阳牡丹花品种特多,4月又是最好的赏花时节,我和朋友们早早规划了这次行程,放假第一天直接开车过来。”4日下午,来自济南的徐女士到达洛邑古城后,马不停蹄地前往体验馆里换上汉服、做好妆造,沉浸式体验牡丹次第开的盛景。
2024年4月5日,游客在河北沧州名人植物园内赏花游玩。新华社发(周洋摄)
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赏花踏青成为最热门的出游关键词。
鞍山梨花节、林芝桃花节、天津海棠花节、婺源油菜花节、伊犁杏花节……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丰富假日出游体验。携程数据显示,假期3天,山岳类和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770%和391%。
青山远黛,春光“近”享。这个假期,周边游、短途游成为许多人的首选。以河南开封为例,近期爆火的相亲节目“王婆说媒”让周边城市居民想在假期一探究竟,其中就包括高铁20分钟即可实现省内“串门”的郑州。携程数据显示,来自郑州的旅客假期住开封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17%。
多元、丰富的假日产品和服务供给,带动游客出游热情持续高涨。交通运输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亿人次,日均2.47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
旺盛人气激发消费热潮
在城市“追”花、去露营踏青、看春日市集……出行旅游的旺盛人气带动了各地消费市场。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假期3天,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美团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各地日均生活服务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
围绕首发首展、古装走秀、音乐演出、以旧换新等主题,各地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意市集和限时优惠。
6日傍晚,长春市欧亚商都闭店前,依然有很多市民在排队购物结账。在家电销售处,正在选购热水器的市民闫冬说:“之前家里就想换一台电热水器,正好赶上商场搞活动,打折力度很大,和网上的价格不相上下,直接选购了一台。”
“饱眼福”更要“饱口福”,餐饮市场“舌尖上的春天”正当时。据海底捞后台统计,小长假期间,全国海底捞1300多家门店日均接待顾客人次超170万;叮咚买菜线上平台上,踏青、露营等场景最适配的水果、卤味零食等品类销量也明显攀升。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表示,今年清明假期境内旅游市场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可谓人市两热,亮点纷呈。特别是文旅+餐饮、文旅+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成为热点,不仅彰显出内需潜力,也增强了企业信心。(记者邹多为、徐壮、段续、李双溪、丁乐)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