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筑牢良田“耕”基 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发布时间:2024-12-24 04:09:23 来源: sp20241224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

  一条耕地红线,关乎亿万人口粮安全,维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6月25日是第 34 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保持在18.65亿亩和15.46亿亩以上,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稳定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业内人士表示,耕地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

  ——耕地保护“长牙齿”,最严密法治赋能最严格制度。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从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再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端牢“中国饭碗”的法治成色更足。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专设耕地保护章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被首次纳入法律,让耕地保护迈出更新一步。

  ——打好耕地保护“守卫战”,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道红线。“要稳住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首先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认为,应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更新迭代、健全完善制度建设。

  在安徽省霍山县,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防手段,以“人防+技防”,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米”;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网格员通过监管平台前端手机 App“随手拍”,及时上传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线索至后台,转县(市)、乡(镇)开展核实处置,系统横向联动至全州行政执法人员……“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防护网,以高质量、高效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共同守好“饭碗田”。

  ——用心筑牢良田“耕”基,打赢耕地保护“持久战”。“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业内人士认为,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占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