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24-11-25 04:35:02 来源: sp20241125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并对城市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进一步发挥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比如,城市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当前,各大城市充分发挥劳动人口聚集、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作为,进一步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又如,城市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等的发展经验表明,依托城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城市成为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支点。再如,城市发展有力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时代,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规划创新、建设创新、管理创新,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系统治理“大城市病”,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城市治理,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持续增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我们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城市工作,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能只顾城市这一头而丢了农村这一头,要把城市发展放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去谋划,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在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方面的优势,立足乡村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逐渐建立起城乡间具有一定特色且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

  破解城市群内产业同构程度较高问题,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我国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部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城市之间产业同构程度较高,产业分工合作程度较低,城市之间要素流动存在壁垒,不利于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降低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要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注重构建科学分工、错位互补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群内部细化分工、加强合作。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多层次协调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在重大决策落实、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打通在制度规则、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针对体制机制性障碍,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例如,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实现文物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充分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坚持绿色发展,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绿色发展不仅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应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实施城市绿化、湿地保护等工程,修护城市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8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