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老人过得更舒心”(“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发布时间:2024-12-29 20:44:05 来源: sp20241229

  图①:牛建静(左一)和志愿者一起入户看望独居老人。   受访者供图   图②:牛建静(左二)与和苑街道暖心编织队的志愿者们制作纸花。   马欣悦摄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社区干部,我要发挥余热、尽己所能,让社区老人过得更舒心。”

  

  “咚咚咚!”一大早,牛建静带着志愿者王秀萍上门探望86岁的刘阿姨,送早点、帮着整理床铺、收拾屋子,几个人有说有笑。“前一天晚上,有个陌生人敲门,问是谁也不说话……”刘阿姨反映了情况。“再敲门你就给社区民警打电话,也可以找我们,我们过来看看。”牛建静说。

  忙里忙外、步履不停,这是牛建静退休后的日常。作为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会长,牛建静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大忙人”。

  都忙些啥?和苑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有8900多人,占居住人口的32%。“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社区这些老人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社区干部,我要发挥余热、尽己所能,让社区老人过得更舒心。”牛建静介绍,他们组建了一支“空巢守护·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负责7户,根据距离就近划分照顾范围,结对认领帮扶,为老人提供亲情陪护、买菜取药、应急救助等日常服务。

  老人的需求多样,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情感需求,对此牛建静和志愿者有自己的诀窍。他们和有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史的老人约定,每天早上给结对志愿者发个笑脸,如果没发,志愿者第一时间打电话、入户看望;谁家里蒸包子、煮饺子,第一锅先想着给结对守护的老人送过去;平时入户时,看到垃圾杂物顺手帮忙带走……

  “谁都有老的一天,我们要将心比心干工作。大家又都是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最知根知底,我们就在同住一个小区、一栋楼的居民之间构建起互帮互助的纽带,让老人有困难时,大家都能搭把手。”牛建静说。

  这些年,随着志愿者越来越多,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加精细化,是牛建静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她探索出“133”工作方法,以联合会党支部为统筹,开展人员类别清、家庭情况清、服务诉求清“3个必清”,突发事件必到、有困难时必到、传统节日必到“3个必到”,志愿者服务有了清晰的指引。她还明确提出“三要三不要”,提醒志愿者“不要收老人的钱,不要向老人推销东西,不要让老人送锦旗”,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过程。

  发挥理论宣讲作用,组建“一米阳光”宣讲队;成立老吾老配送点,协助老人食堂配餐送餐;组建暖心编织队,给老人冬日送温暖……这些年,从居民需求出发,联合会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牛建静举例说,成立“便民志愿服务队”,就是在和老人结对的过程中萌生的主意。

  有一年春节假期,志愿者李党生接到结对老人的电话,说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可正逢假期,找不到专业维修人员。为了及时帮老人修好,李党生一连跑了3家店,才买到更换的配件。得知此事后,牛建静当月就招募了14名做过水电工、缝纫工、修锁工的社区志愿者,“便民志愿服务队”就这么成立了。

  在牛建静的带领下,联合会积极链接社会组织、周边企业,完善社区配套供给。目前,联合会累计拥有实名注册志愿者4584人,各类志愿服务队达到72支,3年来共开展活动2600余场。

  “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无数志愿者的爱心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我们将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开展志愿服务,让社区老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牛建静说。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3日 19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