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6:56:25 来源: sp20241224
时隔半个世纪,美国“重返月球”的任务失败了。
当地时间2024年1月8日,搭载着“游隼”号月球着陆器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然而,仅仅数小时后,“游隼”号推进系统内部发生故障,造成推进剂泄漏,导致航天器动力不足。随后,“游隼”号研发制造公司“太空机器人”宣布:“在月球上着陆已经不可能了。”
同病相怜的还有日本。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0日,日本小型登月探测器SLIM在月球表面着陆。然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却迟迟未宣布着陆成功。直至凌晨2时许,JAXA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虽然探测器确认在月球表面着陆,但随后发现太阳能电池无法发电。
登上月球,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不过,上一次各国竞相登月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了。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曾说过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既然人类已经登过月,为什么最近又开始扎堆“重返月球”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两位专家最近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第一,探索的渴望。文章认为,拓展物理及生理极限似乎是人类的天性,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第二,抢占先机。根据1967年一份名为《外层空间条约》的联合国条约,不允许任何人把月球“据为己有”。换句话说,谁能率先开展月球探索,谁就能掌握先机,研究并使用那里的资源。
第三,任务相对简单。相比于火星等其他星球,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短。如果以无线电通信计算,延迟时间只有不到2秒,几乎可以算得上即时通信了。同时,月球上重力小,又没有大气层,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执行任务的难度明显较低,易于实现突破。
第四,想象空间够大。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大多数成功探月的国家均带来了新发现。比如,日本的月亮女神号探测器和印度的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都发现了新的矿物分布区。
第五,有助于了解地球。在“阿波罗”系列任务之前,人们认为,行星是很久很久以前尘埃颗粒慢慢凝聚而成的,直到“阿波罗”计划把月岩带回地球才颠覆了这一观点。未来对月球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帮助人类更好了解地球本身。
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专家凯瑟琳·刘易斯也持类似观点,并且尤其赞同前文第二条和第四条的分析。她认为,对月球资源的占有和开发是各国竞相“重返月球”最直接的动因。“如果要用历史事件来比喻,这更像是另一场‘淘金热’。”
不过,尽管文章一再强调,相较于探索其他星球,登月的难度较低,但开年以来的连续两次失败还是给人类的勃勃雄心泼了一盆冷水。
Astrobotic专家推测,“游隼”号之所以发射失败,很可能是因为某个阀门没有密封好。致力于开发航天器推进系统的初创公司Benchmark Space Systems首席技术官杰克·托伊弗特则直言,“有1000种方式让阀门不‘开心’”。
JAXA专家在谈及太阳能电池为何无法发电时则表示,太阳能电池硬件方面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不高,有可能是探测器姿态出现问题,未朝向太阳的方向,“相关的数据正在分析中”。
如此看来,在重返月球这件事上,人类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摆在眼前的问题涉及技术层面、装备层面,长远来看还有成本问题、商业化运营问题。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重返月球”道阻且长。(经济日报 江子扬)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