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5:01:05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湖州2月21日电(胡丰盛)“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哈佛大学著名城市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认为,城市存在的终极目的在于为居民造福,一个好的城市,一定是让居民体会到幸福感的城市。
浙江湖州,为此提供了一个鲜活范本。
就在2个多月前,“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湖州连续第2年成功入选。
那么,什么是幸福?身处湖州是什么体验?2月21日,在湖州召开的市民新春恳谈会上,湖州的市民代表交流发言中,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湖州的山水清远、人文荟萃,近年来湖州城市建设的拔节向上、日新月异,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在湖州工作多年的新乡贤,中规院长三角文旅研究院院长刘畅说,过去,湖州浓郁的人文气息哺育了赵孟頫、孟郊等文化名人,诞生了“半部书画史”。今天,她依然可以从湖州深邃而博大的人文历史中汲取营养,用更加多元的视角认识湖州。
市民新春恳谈会现场 张剑 摄莫干山蕨宿酒店经营者姜文英原先是一名体制内公务员,于2016年辞职创业开办蕨宿民宿,目前有两家民宿运营。“湖州(德清)是全国民宿业的发源地和标杆地,2014发布并实施了全国首部民宿地方标准,我的民宿也有幸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的五钻民宿,不仅获得了荣誉,生意也越来越好。”她说,近几年,政府对民宿扶持力度越来越强。2023年,姜文英花费120余万元完成“微改造精提升”,也获得了政府24万元的补贴,让民宿重新焕发了生机。
2023年,邮储银行湖州市分行个人金融部产品经理郑春美,有幸成为《看见》市民观察团的一员。“有此机会,我多次受邀参加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的‘看见行’活动,看到‘四季看变化’标志性点位的日新月异,看到城市有机更新的精彩蝶变,看到了桥下空间的整洁有序和随处可见的绿地,许多民生‘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让我印象深刻。”郑春美说,自己家住在湖州仁皇山一带,每天散步都会经过奥体中心附近一条绿道边上的小河,但岸边环境十分脏乱,又黑又臭,每次经过都要捏着鼻子加快脚步,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经过《看见》栏目报道后,该问题迅速得到了整改,重现“水波清清、绿柳成荫”情景。
像这样“一地曝光、全域整改”的案例,郑春美2023年看到了很多,“闻风而动,事不过夜”,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关键小事”。“这让我们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真正有了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和满足感。”郑春美说,新的一年,自己和200多名《看见》市民观察团成员一起,继续用眼睛去发现这座城市生活之美。
什么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可见,幸福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是以市民幸福为中心的城市。
从历史文化看,湖州自古是生活美学的高地、江南宜居的代表,丝绸、书画、茶等传统文化蕴含着先民的生活艺术,从《全唐诗》中“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做百姓”,到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再到元代诗人戴表元的“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都印证了这里的幸福宜居,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评价湖州:不大不小,幸福正好。
从现实角度看,2023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迈上400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小个子”迈出了一大步,但湖州百姓普遍有个“心结”:历史上的湖州富甲一方,当下却被“万亿俱乐部”城市包围;拥有良好区位,却没发挥出足够的交通优势;近年来项目建设态势良好,却还未完全放量转化。
因此,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看来,高质量发展是幸福感的前提所在和硬核支撑。
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必须聚焦首要任务,以高质量产业、高质量平台、高质量项目来做大体量、增强效益,把活力释放得更为充分。
“我们打造南太湖新区、长合区等10个重大产业平台,培育打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光电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改造提升木业、纺织等八个传统行业,构建湖州版现代化产业体系。”他说,2023年,湖州重塑招商引资新体系新打法,2023年签约落地莱宝高科、三一高空机械全国总部等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新升规”工业企业数浙江省第1,发展后劲足、未来可期。
“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胜在人心所向,最能引领百姓之心;意在为民造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图景;重在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创造、人人享有。”作为主政者,在其看来,幸福,则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推动幸福愿景得以一步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现实(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