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5:48:50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深圳7月1日电 (记者 蔡敏婕)“合龙”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两岸的“深中通道”已于6月30日通车。它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迎来的又一世界级的跨海超级工程。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一座座跨海超级工程正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重要纽带,加速推动区域一体化。
6月30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迎来车流。广东交通集团 供图珠江东岸要发展空间,珠江西岸要产业落地。从“大江两岸”变为“大桥两端”,深中通道将加强东西岸城市的深度合作。“有了深中通道,从澳门到深圳更加方便,我希望可以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业务。”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副会长龙天翔对此表示期待。
中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主要有电子、电器、家具等行业,而深圳作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集中了许多物流企业。不少货车司机长期在深圳和中山两地往返。
“通常中山到深圳跨城订单完单时效在4小时以上,平均每单运输费用约在450元。深中通道通车之后,以上订单预计完单时效缩短至少1小时左右,每单运输费用节省20%左右。”货车司机梁明均说。
深中通道的通车不仅让两地步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同时也进入了“半小时货运交通圈”,这将进一步强化中山、深圳、江门、珠海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经济联系与经济活跃度。据货拉拉平台数据显示,每月往来深圳、中山两地的跨城订单有近3万单,而在大湾区9座内地城市整体日均完单量有30万单,相信未来不久这些数字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纵观全球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轨迹,建设高效联通湾区城市群的立体交通体系不可或缺。为克服江海阻隔,珠江两岸的城市一直在“双向奔赴”——1997年虎门大桥完工,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2019年南沙大桥建成……如今深中通道开通,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支撑创新型经济合作以及创新要素扩散,前提还是在于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总体建成了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初步成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运输服务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大湾区的这张综合立体交通网也在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
截至2023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约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5305公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9.7公里/百平方公里,媲美纽约、东京等湾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以跨江跨海通道为重要载体,不断为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基础性动力。已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与在建的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让广深港澳四城形成跨海直连的格局,推动粤港澳三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大湾区1小时轨道交通圈加快形成。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与已运营的莞惠、佛肇城际串联贯通,自东向西构建起连接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市的大湾区交通大动脉。深江、深南等高速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大湾区对外铁路通道更加完善。
巨型“铁龙”把大湾区城市串联起来,空中航线通达全球。目前,大湾区已建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等7个机场。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机场均在全球繁忙大型机场之列。预计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
与此同时,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2023年底,以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约450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和300多个港口,覆盖全球主要贸易港口。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看来,在交通一体化方面,官方应优化布局跨珠江口及西岸的轨道交通设施,为构建珠江口东西两岸高效便捷通勤网提供支撑。此外,应探索建立跨市域规划共议共编机制,强化相邻片区规划统筹和协调。(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