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3:24:14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无锡4月22日电(邵燕飞 徐珊珊 朱晓颖)“童年记忆里的老街朴实无华,那些街景对儿时的我来说习以为常。如今再看老街时有了很多新视角:保护后的街区传承了古老的基因,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22日,无锡市梁溪区作协主席、无锡地方文化研究学者阮夕清在谈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时表示。
从江苏无锡南长街、南下塘,步行至清名桥,再乘船泛舟大运河,行船至窑群遗址博物馆等地,一路走来 中新网 记者发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遗存众多、古迹串联,到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一景。徐珊珊 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遗址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人文景观于一体,涵盖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等多种形态,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历史上,无锡手工业相当发达,烧窑业、造船业兴盛一时,冶铸业发端较早。从宜兴紫砂壶,到惠山泥人,制窑历史源远流长。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如今就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网红”旅游景点。
在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阮夕清介绍,得以完整保存的窑还有19座。“通过这些古窑集群,当代人可以追溯想象600多年前古人劳作的场景,无锡的制窑历史和古运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图为阮夕清。徐珊珊 摄除了对古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保护,阮夕清表示,当地还想了一些办法来“活化”这些古窑,例如开展亲子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到此手工体验几百年前的古人如何烧窑,让更多年轻人传承烧窑技艺等。
“我在这里长大,没想到家门口会变得如此热闹,有如此多的打卡点,到处都是游客。”在阮夕清看来,600多岁古街古窑走红背后是中华文化的活化与传承。(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