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过后,亚运场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4-12-05 15:30:29 来源: sp20241205

  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正式闭幕。历时16天的盛宴,定格了无数精彩瞬间,留下了许多难忘回忆。

  但狂欢过后,当圣火熄灭、会旗落下,亚运会举办城市杭州及宁波、温州等协办城市将面对不少“后亚运”话题。

  这其中,市民最为关注的,是不少因赛而建的体育场馆如何运营?毕竟,遗产利用是国际重大赛事的必答题。纵观全球,已有不少办赛城市面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用支撑乏力,甚至还导致了经济衰退。

  那么,杭州亚运会如何破解“后亚运”难题,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赛事场馆“再利用”答卷?

  世界性难题:场馆如何再利用

  回顾各类世界体育赛事,几乎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等主场馆都在赛时阶段呈现出精彩非凡的“A”面;但也由于建设资金多、建筑规模大、维护成本高,面临着破解体育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的“B”面。

  比较出名的案例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前期投入30多亿欧元建设的30多个奥运场馆,赛时赢得世人好评,尤其开幕式上“欢迎奥林匹克回家”一幕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但由于赛后利用方面做得不够,绝大多数场馆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和社会化利用,基本处于尘封之中,当初热闹非凡的奥林匹克中心现已陈旧残破,陷入门可罗雀的境地。奥运会后,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养护成本成为雅典人的一大“心病”。雅典市副市长曾说过:“雅典奥运会的债务需要希腊未来几代人来偿还。”

  俄罗斯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2018年世界杯赛后,即便是拥有顶级足球联赛俱乐部的城市,比如叶卡捷琳堡和罗斯托夫,入场球迷人数也不足以支撑庞大新球场的运营费用。俄罗斯政府曾表示,考虑到体育场运营的高成本和预期的足球俱乐部收入低,在3-5年内不可能期望体育场扭亏为盈。

  这足以说明,大型赛事后,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体育场馆的再次利用,一旦运营做得不好,可能带来成本失控的严重后果。

  当然,也并非所有大赛都亏钱。一些城市的场馆赛后运营得当,盘活当地群众体育发展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后,也为世界展示了赛事场馆再利用的“中国解法”。在众多场馆中,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这三座大型综合性场馆的赛后利用率非常高,一年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同时,它们也跻身北京地标行列,以另一种姿态站在全世界面前。

  渐渐的,国际上也越来越形成共识:一场成功的盛会不仅在于举办期的精彩呈现,其后续对于场馆的利用也应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如今,这张答卷交到了杭州,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主办城市:打造“国际赛事之城”

  “布局建设之初,杭州亚组委就充分考虑了场馆的赛后利用,按照‘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进行规划。”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介绍,在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现有场馆改造提升而来,包括改造场馆26个、续建场馆9个、临建场馆9个,另有31个训练场馆也全部是改造场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在亚运场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再利用。

  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也表示,杭州不单要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更要把亚运会所留下来的场馆办赛经验和各项资源用足用好,放大亚运的综合效应。

  那么亚运场馆赛后如何进一步利用?连日来,作为大赛主办城市杭州市持续传递出两点鲜明信号。

  一是立足民生,持续、高效地为全民健身使用,避免赛后闲置情况。比如,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改造项目中,就整合开放了篮球、网球、游泳等13个全民健身项目,每天可容纳6000余人次进行锻炼。另外还设计了一条1000米长的空中跑道,如彩虹环绕体育场一周,供市民健身使用。光彩夺目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以及综合训练馆也将分类实施惠民开放。体育馆将主要用于举办大型赛事,游泳馆将主要运营专业游泳跳水赛事、游泳开放及培训,综合训练馆将日常开放并运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培训等等。

  二是以赛养馆,积极申办高水平赛事,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利用好亚运场馆、亚运遗产,杭州提出目标——即到2025年,成功举办三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6项以上。到2035年,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和3-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目前,杭州市已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几个国际重量级赛事将落地杭州。其中,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将于12月13-17日在杭州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超级杯将于明年举行;正在申办的曲棍球超级联赛(2024-2025年度中国站),有望成功。

  同时,杭州市也将申办2024全球电子竞技运动会、2024世界箭联世界杯、2025年国际射击联合会世界杯、2025年苏迪曼杯羽毛球比赛等国际顶级赛事。

  协办城市:一馆一方案,各有特色

  利用亚运会综合效应,主办城市发力赛事经济,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5个协办城市的竞赛场馆该何去何从?

  毛根洪介绍,在筹办之初,杭州亚组委尊重项目个性化,制定了“一赛一方案”“一馆一方案”,以“属地为保障”,发挥属地政府在赛事举办中的作用,实现城市运行与场馆运行无缝衔接。

  也就是说,协办城市场馆是由属地政府负责盘活场馆功能,“谁家孩子谁家抱”。

  记者发现,五座协办城市中,温州赛区涉及三座竞赛场馆类型各异,较有代表性:既有由旧馆改造而成的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又有新建落成的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还有专业性较强的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这三类场馆后续该如何运营,记者以温州为例一窥全貌。

  温州体育中心位于温州鹿城区,于1997年建成投用,隶属于温州市体育局管理,是当地最为“老牌”的全民健身主阵地。该中心主要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其中体育场经过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成功承办本届亚运会部分女足比赛。亚运会过后,“旧貌换新颜”的体育场将回归温州体育中心进行常态化运营,凭借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中心区域优势,为当地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集会等提供场地。

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杨冰杰 摄

  位于龙湾区的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属于新建亚运会场馆,由温州市城发集团承建,项目总投资约10.03亿元,可容纳5万多名观众观看赛事。本届亚运会,温州奥体中心惊艳登场,承担了10场女足比赛任务。作为温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后续运营引发当地市民强烈关注。“正持续对接高水准明星演唱会,已经定档的有11月张信哲演唱会等等。”据温州市城发集团介绍,目前正计划引入专业体育公司进行后期运营,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场馆进行多元化的转型利用,除了竞技体育比赛,还能提供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摄

  作为全国乃至全亚洲最为标准的龙舟运动比赛场馆之一,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如此“专业范”的场馆又该如何管理运营?

  瓯海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翁定波告诉记者,他们将采取“赛事引领+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后期管理。一方面每年引入顶级龙舟赛事,持续打响“看龙舟,到温州”的口号;另一方面,作为PPP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已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广州珠江文体公司进行日常运营。

  “珠江文体”负责人陶召云说,他们将利用龙舟运动中心特有场地设施资源,推出水上泛舟、桨板、动力冲浪、OP小帆船、皮划艇等10余项水上体验和培训项目,全面对外开放。此外,位于场馆内的龙舟文化博物馆,寒暑假也会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观。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