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0:42:04 来源: sp2024113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新闻联播》今天(7月8日)推出系列报道《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首先来看《全面深化改革 谱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今日的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突破126万亿元,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质量在变。过去10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效率在变。装备制造业对工业贡献率接近“半壁江山”,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73%。过去10年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左右。
动力在变。数字核心产业在GDP中占比达到10%左右,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占比稳步提升。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经济正坚定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回望2012年,在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暗潮涌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宏阔的全球视野,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新的发展、新的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亲自部署改革新举措。在上海,他指出,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系统集成,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在山西,他强调,要持续在国企国资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早日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他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多项改革部署,勾画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稳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10年多来,一系列史无前例、破立并举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经济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布局方向、调整机制更加明确;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比2012年增长3.9倍。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健全。10年多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茁壮生长。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加速向中高端迈进。10年多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工业中占比从9.4%提高到15.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经济增长实现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从2014年开始每年增速都保持在25%以上。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深化改革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止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已绘就,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中国号”巨轮正无惧风雨稳健前行,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