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22:03:57 来源: sp20250104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王鹏指导学员做实验。王逸摄/光明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教员正在授课。吕璞摄/光明图片
陆军工程大学大门一瞥。潘涛摄/光明图片
【讲武堂】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人才辈出”,这为军队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从“兵之初”“官之初”加强青年学员全人格、全素质培养,为我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军事人才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忠诚之基
忠诚是军人的灵魂,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石。要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人才辈出,首要的是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学员具有强大的方向引领、信仰凝聚、理论感召、实践激励作用。必须全面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程群,一体化设计本、硕、博不同阶段内容耦合衔接、难度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在各种资源统筹利用中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强化学员哲学素养、理性思辨能力培养,把忠诚建立在厚实的理论根基之上。
扭住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持续用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必须着眼推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紧贴强军事业发展和备战打仗实际,紧贴官兵价值观培塑和成长成才需要,聚焦是与非、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等基本问题,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模式、方法和制度机制等方面创新,发挥真理、真实、真情的力量,运用科技手段驱动赋能,不断提升基层政治教员组教抓教能力,着力增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持续的教育感召中引导学员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滋养浸润作用。文化育人的力量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必须针对军队院校和青年学员特点,大力发展政治、军事、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运用红色传统教育基地系统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校内红色资源进教学楼、进训练场、进学员队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融合课程教学、创新竞赛开展主题突出的科技文化节,嵌入军事训练、演训演习等发展联合文化,邀请各领域名师大家常态化开展高端讲座论坛,在耳濡目染中引导学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
坚持能力培养筑牢成长之基
军队院校教育阶段锻造青年学员的全面素质,是我军制胜未来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人才辈出,内在要求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政治过硬,更要本领高强。
坚持科技教育与军事教育协同发力。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军队院校必须把厚实科技底蕴、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精准度和前瞻性为抓手,以打造忠于使命、精于教学、晓于实战的教员队伍为依托,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抓好通用科技教育,也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强化军事科技教育;既面向前沿、面向未来拓展学员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也面向部队、面向战场提升学员运用科技解决军事问题的能力;既保持数理、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能力培养贯通本科教育全过程,也推动战略思维、联合意识、博弈能力等高阶军事能力训练不断线,深度构建战教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员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
坚持第一任职与未来发展贯通培养。强化学员扎根基层意识,把献身国防教育贯穿院校教育全过程,突出抓好牺牲奉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品格培塑,引导学员主动到基层大熔炉中壮筋骨、长才干。强化军事基础体能技能训练,在真难严实环境中磨砺摔打学员,使学员具有全面过硬的军事体能,掌握更多胜任岗位需求的军事技能。强化领导管理能力培养,开设领导力训练系列课程,加大参谋业务培训力度,依托学员模拟岗位、部队代职实习、组织大项活动等加强实践锻炼,全方位提高学员平时带兵训练、战时领兵打赢的能力。强化联合素养培养,把部队联合训练、联合作战演习演训的最新实践引入课堂,加大联合指挥、联合保障基础能力训练力度,从源头上把学员联合作战指挥、保障的能力夯实。
坚持创新精神与战斗精神一体培塑。博士硕士学士,首先都是战士。必须牢固树立院校就是战斗队的思想,把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信心,锤炼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革命军人生死观和形势战备、我军职能使命教育,从思想根子上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把战斗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创新竞赛、军事训练等人才培养各环节,把学术创新上的“活”与作风养成上的“严”统一起来,培育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良好作风。持续深入开展读战史、学战将、研战例活动,浓厚校园文化的军味战味,把我军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一代代传承下去。
突出新质新域筑牢胜战之基
新域新质已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领域,新质战斗力改变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性力量日益凸显。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人才辈出,军队院校必须坚持瞄准打赢未来战争的根本指向,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布局人才培养新赛道。坚持超前预置,着眼新型作战域属权未定性、力量辐射全域性、作战效果战略性、未来发展突变性等特点,深度融入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总体布局,强化需求牵引,紧盯短板弱项,抢占未来胜势,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布局,重点建设与部队转型、新质战斗力生成、指挥人才培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集群,加强学科群之间的交叉融合,紧盯新域新质力量建设需求,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更加集约、精准的布局提升办学实力。突出科技引擎,发挥军队院校理技人才聚集、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积累深厚、科研条件优越的优势,把科技创新这个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加快太空、深海、网络、无人智能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研究,加速培育新域新质和前沿交叉学科,持续推动各学科向“军事+”“科技+”升级改造,提高课程设置“含战量”,融合培养新域新质人才,加强传统作战力量人才智能化培育。
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新域新质作战需求贯穿人才培养全链路,进一步探索完善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贯通教育训练内容、训练体制机制和培养考用链路,走开新兴领域集优统训、新质力量预置精训、新特岗位联动合训的路子,使人才建设的“准星”始终对准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靶心”。着眼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军事人才的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和运用力,培养更多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高端人才。着眼长远解决人才培养深层次问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及时调整淘汰“过时”教学内容,举办高水平军事学术讲座,推动军事领域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进入课堂教学,集智聚力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让学员在实战环境中打牢制胜未来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基础。
加速人才培养新升级。加快转变思维观念,推进人才互通的开放式办学,常态化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引进高水平人才力度,进一步拓展军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规模,建立成熟完善的专家互聘、访学交流、学科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用、教研创新合作等制度机制。树立“名师必晓于实战”的理念,引导教员掌握院校教学力向部队战斗力生成转化的内在规律,定期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或跟训见学,打造一批熟悉现代战争特点、善用新域新质力量的打仗型名师。围绕“技术决定战术”加快教学方法手段升级,让大量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从作战实验室、网络空间靶场中孵化出来,从仿真训练、虚拟对抗中锤炼出来,从数据开发、算法博弈中成长起来。
锻造优良作风筑牢廉洁之基
学员在院校的作风底子直接决定我军的未来样子。要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人才辈出,就必须从院校这个源头种下廉洁的种子,使培养的学员品行高尚、作风过硬。
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之本在师。引导学员树立良好作风,首先必须抓好教员的作风培塑。全面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方针,坚持严明的讲台纪律、严谨的学术风气、严格的职业操守,以严师带出高徒。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教员履职尽责的各方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树和宣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持续打造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大先生”。
必须加强学员品德的培养。把学员品德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构建教育引导、实践培塑、典型示范、制度约束等于一体的品德培育体系。把学员德的考核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制定新时代青年学员思想道德准则和负面清单,坚持日常考核与毕业前综合考核相结合,对品德不过硬的坚决予以淘汰。把学员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教会学员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基本规矩,使培养的学员既有高智商也有高情商。
必须成体系加强纪律教育。深化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党纪、国法、军规的学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党的纪律和军队条令条例这个重点,使纪律教育融入学员成长成才全过程。建立学员应知应会的法规纪律清单,营造时时学纪、人人知纪、事事明纪、处处守纪的浓厚氛围,使学员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稳妥加强反面案例警示,使学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党委)
(责编:代晓灵、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