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3:37:45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上海8月7日电 题:中国为百年乒乓注入了哪些新的活力?
——专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
中新社 记者 缪璐
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举行,中国乒乓球队的每一场比赛,都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波热潮。
当地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孙颖莎2-4不敌中国选手陈梦,获得亚军。图为孙颖莎在比赛中。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乒赛”)上首次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上的首次亮相。乒乓球为什么能成为新中国较早参与国际竞争的体育项目?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为何中国乒乓球队却被称为“常胜之师”?作为一项在东西方都颇受欢迎的运动,乒乓球见证了哪些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瞬间?中国为乒乓球这项百年运动注入了哪些新的活力?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就上述问题,接受了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0届世乒赛上首次亮相。乒乓球为什么能成为新中国较早参与国际竞争的体育项目?
金大陆:乒乓球成为新中国较早参与国际竞争的体育项目,这与英国人伊沃·蒙塔古息息相关。蒙塔古是国际乒联首任主席,还是英国共产党党员。在职期间,他特别强调,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目的是增进友谊,提高球艺。
1950年,蒙塔古向中国领导人发函,希望中国能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10月,蒙塔古首次访问中国,并观看了“一九五二年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同时邀请中国参加翌年举行的第20届世乒赛。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封锁时,国际乒联是世界上最早向中国敞开大门的国际组织。据说,蒙塔古非常喜欢中国,还特别爱吃中国食物。这段机缘促成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1952年成立,中国也于1953年加入国际乒联,随后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0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首次亮相。乒乓球成为新中国较早参与国际竞争的体育项目。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赛事上的首次突破,也是新中国获得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此外,蒙塔古还积极支持中国在1961年首次举办了国际大赛——第26届世乒赛,自此开创了乒乓球运动的新纪元。
8月6日,“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在乒博馆开幕。(乒博馆供图)蒙塔古与中国乒乓球运动结缘的故事鲜为人知,但可以说乒乓球搭建了新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中新社 记者: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为何中国乒乓球队却被称为“常胜之师”?
金大陆: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上海河南路昭通路合记文具店老板王道午,从日本引进数套乒乓球器材,在商店中展示推销,并组织示范表演以吸引顾客。也有研究认为,在此之前,天津外籍人士的明信片中,就已发现外籍人士家庭中有一种桌面的网球。如果从引入体育运动的角度理解,自王道午那时算起,乒乓球传入中国已有120年。
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掀起“乒乓球热”,民众用一张桌子一块木板都能随时练起来,这为中国乒乓球运动打下了扎实的大众基础。同时,年轻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刻苦,身手非凡。第26届至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逐渐成长为世界乒坛的强者。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经过六年沉寂后重返世乒赛舞台。当时,欧洲选手在学习了日本队弧圈球和中国队快攻的基础上,形成了横板全攻型弧圈球打法,对中国选手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徐寅生提出:在中国队长期主张的“快、准、狠、变”风格上加一个“转”字。即将直板正胶打法的部分队员改成反胶,形成一种结合旋转与速度的新打法。
正是这样的求新求变,再加上深厚的积淀,科学的训练方法,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人才储备,中国涌现出郗恩庭、郭跃华、曹燕华等一大批世界级球员,也让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如今,年轻一代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樊振东等风华正茂,延续着中国乒乓球的辉煌。
当地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孙颖莎2-4不敌中国选手陈梦,获得亚军。图为孙颖莎在比赛中。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中新社 记者:作为一项在东西方都颇受欢迎的运动,乒乓球见证了哪些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瞬间?
金大陆:说起乒乓球成为东西方连接的媒介,就不得不提“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在日本举办的世乒赛上,美国球员格伦·科恩误上了中国队大巴车,中国球员庄则栋主动上前搭话,并赠送一块绘有黄山风景的中国织锦留作纪念,次日科恩回赠一件印有“LET IT BE”字样、寓意呼唤和平的T恤。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在寻找一个缓和外交局势的契机,这次意外的邂逅,为中美关系突破“坚冰”提供了机会。不久后,美国乒乓球队受邀前来中国访问,翌年,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草坪上接见了全体队员,并赠送每人一台一次成像照相机,中国乒乓球队还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打表演赛,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美国《时代》周刊将乒乓球在中美关系融冰中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全世界听到‘乒’的声音。”“乒乓外交”的佳话还一直延续至今,每逢该事件的重要时间点,中美双方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
2024年1月9日,一场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上海)举行。比赛中,两国青年相互切磋,重温乒乓外交,再续友谊。图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青年代表击球。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中新社 记者:乒乓球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为这项运动注入了哪些新的活力?
金大陆:随着中国乒乓球技术不断提升,中国曾向很多国家输送教练员,帮助其运动员提高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东西方交流。中国乒乓球从来不愿“一枝独秀”,而是追求“百花齐放”。只有国际上有更多乒乓球“好手”出现,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才能促进这项运动更长久发展。
此外,中国在乒乓球“小球变大球”的改革中也作出大贡献。小球时期的乒乓球比赛,回合少,不耐看,观众情绪很难调动起来。电视转播画面里,也看不清球的高速旋转和回合球。这一系列情况让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步下滑。
乒乓球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怎么改,众口不一。有的说把球网加高、球台加大;有的说把反贴海绵球拍取消,旋转弱了,来回就多了……1995年,时任国际乒联主席的徐寅生,主导推动了38mm小球向40mm大球的改革。这一改动属于微调,对运动员的影响不至于太大,更容易被接受,徐寅生提出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小球变大球”后,科研数据显示,大球与小球相比,速度下降,旋转减弱,来回球增多。运动员搏击中,能相持十多拍甚至数十拍,这种紧张的氛围重新唤起了观众的激情和欢呼,也为乒乓球运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完)
受访者简介:
金大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史研究创新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史、青年运动史、体育史研究。著有《体育美学:人·运动·未来》《苦难与风流——老三届人的道路》等,主编《上海青年志》,近期出版《国球之“摇篮” 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和《上海乒乓球运动纪事录(1949-2024)》。1986年,其论文《奥林匹克和平精神》曾入选联合国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主办的国际研讨会。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