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3:11:5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杭州5月24日电(鲍梦妮)“虽然这几天都是早上6点起,晚上9点才结束行程,但很高兴找到了想要的答案。”连日来,温州市永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理明都处在“朝六晚九”的“取经”模式中。他想寻求一个答案——当下,乡村应如何更好地运营?
与其同行的,还有浙江部分县(市、区)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村书记代表、乡村运营师代表,浙江省老骥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和浙江省新时代乡村研究院的代表等。23日晚,他们一行结束在浙江多地乡村的走访和培训后,马不停蹄来到杭州参加乡村振兴(乡村运营)高级研修班座谈会。
透过上述一系列动作观察背后深意,浙江农村在“谋”什么?结合过往历程看,其首先在于谋求高质量、新优势。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拉开该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21年间,“千万工程”在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令乡村成为浙江发展的名片之一。
杭州淳安下姜村。 王逸飞 摄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浙江乡村亦需走出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塑造自身新优势。从该视角看,聚焦、推进乡村运营工作,既是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大势所需,也是把握乡村发展新需求的大势所向。
在各方涉农人士共商共论乡村运营这一小切口中,同样能看出浙江对乡村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追求。
这些年,浙江许多地方也做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探索。当晚的会上,多位代表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运营”主题作交流发言。
如丽水市云和县“九山半水半分田”,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当地优越的旅游资源禀赋。过去20多年,当地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现全县近60%的农民下山转移,农民对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意愿强烈。
云和县副县长江静介绍,当地在乡村运营以及构建“村集体、村民、主体”三方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引进外地企业通过“O+EPC”模式共同进行村庄运营、强村公司统一回收并出租闲置农房打造特色街区、招引海归商人在南山湖开展整村开发……目前,云和已创建省级特色精品村23个、未来乡村3个。
湖州某村建设的露营基地。 鲍梦妮 摄但部分乡村在运营资源获得方面仍有困难。针对薄弱乡村信息闭塞、乡村运营中缺少资源等情况,此次高级研修班还举办乡村运营资源对接会。作为会务执行,浙江省新时代乡村研究院为乡村代表和16家运营机构牵线搭桥。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表示,“推进乡村运营大有可为,要以乡村运营为切入口,因地制宜探索运营模式,把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发掘好利用好转化好。”
记者注意到,“立足乡村”抓运营,“跳出乡村”促运营,让城乡更互补融合、美美与共,是当日参会者的普遍共识。而这种共识的形成,也能看到浙江对乡村运营长期性、乡村发展持久性的谋求。
例如,深耕乡村多年的乡村运营师汪崇斌认为,乡村应当打造多元的产业业态,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在其所运营的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一片茶叶带动了村民的共同富裕。这背后除了传统茶叶销售之外,还有更多场景式消费空间的功劳。
“我们租了村口村民家的庭院,并把它打造成了‘星空庭院’。今年春茶上市期间,我们发起‘来金星喝杯茶’活动,现在这里成了金星村最火的打卡庭院。类似的庭院经济、‘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实践场景,在金星村随处可见。”汪崇斌说。
座谈会上,还有一位基层代表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乡村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平衡各方主体的关系?”
“深化乡村运营需要各方大显身手。”王通林回复道,相关部门要当好“店小二”,以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全域统筹谋划,全方位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村级集体要当好“大股东”,强化开放包容的意识,建立桥梁纽带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运营共建共享;市场主体要当好“运营师”,坚持乡村运营“为农服务”宗旨,严守底线,用心用情运营好乡村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围绕推进乡村运营,浙江正把做大做强乡村“土特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片区组团经营方式、重视引育现代“新农人”等作为重点推进。
截至去年,该省累计建成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92条,总产值超2800亿元;浙江全省现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6.8万名,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55%……上述基础,也成为浙江借乡村运营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