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上海自贸区“第一宝库”:为海外文物艺术品畅通“回家之路”

发布时间:2024-11-18 23:05:54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社 上海10月2日电 题:上海自贸区“第一宝库”:为海外文物艺术品畅通“回家之路”

   中新社 记者 王笈

  以“入海口”之姿立于上海外高桥、被称为上海自贸区“第一宝库”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国艺中心”),是众多国际文物艺术品进入中国的第一落脚地。尤其在每年11月,当全球艺场的“指针”指向上海,不少文物艺术品都是从这里出发,“奔赴”进博会、ART021等大型博览会,与中国观众相见。

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有别于一般货品,文物艺术品的“入境之旅”大多要经历难度升级的重重关卡,并对恒温恒湿、安防安保等提出严苛要求。而在这座体量巨大的国艺中心内,依托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的通关便利优势,海外文物艺术品的报关、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出区展示、留购清关都可“一站式”完成。

  如此高效、精准的服务模式,不仅确保了文物艺术品的安全,也畅通了海外文物的回流渠道。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操作文物艺术品进出境累计总货值达千亿级规模;2023年,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共完成文物艺术品进出境操作总量近18000件/套,其中文物进出境申报近6000件/套。

  令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国艺中心调度全球行业资源,一天之内从巴黎到上海“护送”《永乐大典》安全回国,成就了海外文物回流的一段佳话。《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存世总数不及原书4%。2020年7月,流落海外的两册《永乐大典》出现在法国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最终由一位中国藏家竞得;2022年,此二册“国宝”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回归中国,现存于杭州国家版本馆。

2022年,两册《永乐大典》在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库内查验。(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近年来,上海市文物局在文物回流、保护展示、人才培养、进出境审核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放大国际文物艺术品“入海口”,畅通海外文物回归“主通道”。

  2020年10月,中国财政部等联合发布通知,每个境外展商在进博会展期内销售5件以内艺术品、收藏品和古物类进口展品,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5件免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促进海外文物回流,激发民间资本参与。

  2022年10月1日起,《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明确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这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改革试点中授权上海实施的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保税区内文物进出境创新制度,即可以6个月为单位连续申请文物临时进境延期复出境。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方面表示,“5件免税”等政策及海外文物回流的“自贸速度”,不仅体现了上海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繁荣方面的创新力度和高效执行力,也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未来随着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相信将有更多海外文物艺术品通过进博会等平台回到中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