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4:14:17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社 四川自贡10月21日电 题:中国“千年盐都”自贡的转型之路:从制盐到造无人机、做新材料
中新社 记者 陈舒一 王鹏
机场跑道上,训练机频繁起飞;产业园区内,塔吊林立;工厂车间里,生产太阳能玻璃板的流水线忙个不停......有“千年盐都”之誉的四川自贡,经过不懈努力走上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已逐步形成以盐业、化工、机械为支柱的多门类工业体系。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是中国盐业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这里经历了50年代末的三年化工城建设和60年代的“三线建设”。2023年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
作为老工业城市,自贡提出要打造全国最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到2030年产业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下同),集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
自贡为何选择向航空行业转型,提出这一目标的信心来自哪里?
“一是自贡具备满足航空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有凤鸣和兰田两个通用机场和‘川协5号’协同管理空域;二是有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龙头企业,包括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无人机制造企业;三是有围绕产业集群的相关配套企业,确保供应链完整”,自贡航空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远初如是说。
自贡航空产业园是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和四川省航空应急救援(自贡)基地,也是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重点区域。园区生产的工业无人机逐步应用于一二三产业的多个场景,例如城市执法、森林防火、物流终端配送等。
在园区凤鸣机场的跑道上, 中新社 记者看到一架架训练机依次起飞。机场公司总经理邱学清介绍说,“他们是飞行学院的学生,学成后就会驾驶民用航空飞机”。
10月19日,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内的凤鸣机场跑道上,一架训练机刚刚起飞。 中新社 记者 陈舒一 摄在川南(自贡)飞行服务站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试飞训练机的飞行状况和气象情况等信息,随时监视飞行轨道。邱学清说,去年该机场共起降4万架次,总飞行时长约21000个小时,今年预计起降架次会增加10%。
在自贡市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也能看到当地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努力。投资25亿元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年产2.6万吨高性能有机氟材料,是园区内体量最大的项目。中昊晨光副总经理曾本忠说,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广泛应用于5G、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升中国新型氟材料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化工产业园区的发展备受期待。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怀和说,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一个以盐化工为基础、氟硅材料为主线、新能源材料与精细化工为两翼的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目前,园区已引进重大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73.12亿元”。
李怀和表示,氟化工、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加工都离不开盐卤和天然气,“自贡区域目前可探明盐卤资源达175亿吨,页岩气储量约2.5万亿立方米。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我们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位于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的中国建材凯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首家、四川省唯一的太阳能光伏封装材料制造企业,项目总投资8.7亿元,可生产全球最大尺寸和最薄的光伏封装玻璃,满足下游组件企业4GW-6GW(吉瓦)的产能需求。
走进厂房,虽然有隔热玻璃阻挡,仍能感受到融窑中1700摄氏度高温带来的热浪。监控画面中,石英砂等原材料被烧熔成通红的液体。经后续一系列工艺后,一片片光伏玻璃进入流水线,随后被机械臂切割、码放。
10月19日,在中国建材凯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臂在有序码放刚切割好的光伏玻璃。 中新社 记者 陈舒一 摄“四川光伏产业很发达,我们90%的产品直接供给本土龙头企业通威集团,”中国建材凯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华东表示,“自贡是老工业城市,在这里,我们不会缺少高素质产业工人。”(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