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木棉花”迎来“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4-11-21 21:35:30 来源: sp20241121

  岭南艺藏,盛世花开,“水中的木棉花”在广州新中轴线灿然“盛放”。

  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门迎客。场馆建设之初就以“颜值”与“内涵”兼备,拉满了公众的期待值。新馆开放首日便迎来“开门红”,观众络绎不绝。截至当天傍晚,12月3日前的参观预约名额便已宣告爆满。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是目前国内唯一集“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于一身的艺术机构,如今已跻身为亚洲目前最大的专业美术展馆之一。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落户,也将成为新馆明年举办的头号盛事。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文化场馆建设,随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珠海古元美术馆等陆续落成,粤港澳大湾区明年将形成近30万平方米的大型美术馆群。从越秀山到麓湖、再到新中轴线,升级3.0版本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如何点亮人文湾区的美术版图?正在引起业界与公众的共同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除署名外)

  通讯员 邹杰杰 李偲毓

  馆藏展现中国“千年美术史”

  这是一场“亮家底式”的展览盛会:21个展厅(展区)、近两万平方米展示面积,上起宋元、下至当代的1100余件院藏精品与500余件文献类展品,在“开馆五大特展”悉数登场,向公众展现“千年瑰宝、岭南芳华”的动人魅力。

  66年的积累,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沉淀完整的艺术类藏品体系,迄今藏品数量达3.3万余件(套)。“可以说,我们馆藏是一部自北宋以来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说。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策展人陈志云介绍,十二个中国古代主流画派作品都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得到成系列收藏,“这样的藏品规模在全国可谓绝无仅有”。

  在“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中,便有三成以上展品为首次亮相,七成以上为珍贵文物。由于“家底”过于丰厚,展览还将分三期展出,每期展出时间为一个月。

  首期亮相的分别是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四个画派。李衎、戴进、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名家齐聚一堂,共同展现自宋及明各地各派的笔墨华彩。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来自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更是堪称“镇馆之宝”。作为浙派的开山祖师,戴进的《山高水长图》也在首期展览中亮相。这幅堪称“牛腰巨卷”的作品,也是“浙派”开派画家最长存世画作。

  岭南美术精品也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一直以来的馆藏重点之一。“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跨越150余年的近现代广东美术脉络,展出居巢《双鱼图》、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等300件院藏精品。

  “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则吹响了全省馆藏力量的集结号。院方联合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遴选名家新秀艺术作品80余件,呈现当前广东美术百花齐放的艺术生态。

  “博物馆主要面向历史,而美术馆主要面向现代,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需要将两者职能相结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好身兼博物馆与美术馆的职能,这种精神的连贯性也在开馆首展得到很好体现。

  新馆的华丽蝶变,也为馆藏保护修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罗奇介绍,目前经过全面升级的文物修复室面积几乎翻倍,文物库房面积也达到之前的4倍之多。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力量的壮大,也让新馆的科研力量“如虎添翼”。

  跨界合作为美术馆带来新气象

  开幕首展也是全国美术精品荟萃的一场盛宴。在“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中,过百件来自中国美术馆的精选作品乘风南下。脍炙人口的罗中立《父亲》,更成为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一处“打卡点”。

  在“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里,则云集刘海粟、吴冠中、吴作人等“大咖”名作。《猫头鹰》多幅林风眠珍贵真迹也随行“返乡”,展现20世纪现代艺术名家中西融合的探索之路。

  岭南画派、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曾在20世纪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罗奇看来,开馆首展邀请来自京沪两地的美术馆加盟,既能全面展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概貌,也为新馆提升承办“国字号”大展策展视野夯实基础。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落成将为业界带来哪些新气象?开馆首日推出的首场学术论坛活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学术论坛,引起国内多家重点美术馆、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和专家的热议。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艘“文化巨轮”也将在明年“扬帆起航”。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指出,当代美术场馆的职能已不再限于传统美术作品的展陈,它还同时承担着城市文化建设的职能,“如何突破美术馆的边界已成为我们的新责任”。

  如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的落成,也在便民服务方面实现升级,设置文创书店、儿童艺术体验中心、闻香识书休闲空间等功能区。位于五楼的“雕塑艺术环廊”也将建筑特色与馆藏雕塑融为一体,为市民营造更多“打卡点”。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也观察到,如今观众超过八成都是年轻人,许多美术馆的口碑也在线上口耳相传。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则指出,美术馆不能只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层面,要提供有价值的“美育”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关于中国美术史的通识教育。只有走进美术馆,学生才能获得对图像的完整认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深有同感。不少与会专家都期望,增强高校与公立美术馆的交流合作,甚至可以开展授课式展览。

  不同画派之间的跨地域交流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希望,新馆可以打造成为特色画派的收藏或研究中心。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则表示,明年将计划与广州共同推出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研究展。

  “公众可以迈进美术馆的门槛,从关注新馆建筑、转而到关注馆藏内容、关注业务能力,这就是非常好的开端。”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期待,通过湾区美术馆的优势互补,让“岭南芳华”的魅力得到持久的展现。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