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39:36 来源: sp20250108
◎唐 安 伊 涵 饶曼迪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在粉丝群遭遇消费纠纷被“踢出群”,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群主“玩消失”……近年来,私域电商为新消费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这一领域也开始乱象频发。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时有出现。
私域不应成为滋生乱象的温床。如何引导规范私域消费健康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电商市场兴起一股新势力
近年来,私域消费这一线上消费场景,逐渐成为电商市场的一股新势力。
随着公域平台的流量红利见顶,商家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进行广告投放的价值被不断稀释,私域运营横空出世。在不经过第三方平台的情况下,商家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群聊等方式直接对接消费者,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曾经的“流量为王”变成“留量为王”。
如今,私域消费“领地”正被不断拓展。从社交新媒体、微信小程序,到官方网站、自有App,商家纷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对于品牌而言,私域消费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能够直接触及消费者,避免了传统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从而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这种精准的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升销售效果,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黏性。”朱克力表示,通过私域平台,商家可以更方便地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以便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喜好,进而推送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私域消费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在私域平台上,消费者可享受到更多的会员专属优惠、定制化服务以及便捷的购物体验。比如,通过品牌自有App,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和购买商品,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私域电商不是“割韭菜”之地
数据表明,私域电商对传统电商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
《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去中心化消费者人数达8.5亿人次,从业人员规模达1.3亿人次,预计到2026年,交易额将达到10万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到2023年,私域电商市场规模从0.8万亿元增长到5.8万亿元,增长幅度为725%。
在高歌猛进的同时,私域电商也面临一些困境。由于私域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消费场景,市场监管部门很难实时监测正在进行的交易,消费欺诈或虚假宣传等乱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私域消费投诉呈上涨趋势。因私域消费纠纷化解的成本较高,执法部门介入调解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在私域中,内容提供者有绝对的话语权,会有人通过洗脑的方式来误导私域中的用户,激发其过度消费热情。再者,私域消费往往缺乏售后,买后维权也面临巨大挑战。
朱克力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机制,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利用私域平台进行虚假宣传或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此外,私域消费售后服务不到位、退换货困难等问题也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
新模式健康发展需多方努力
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案例显示,姜某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广告,宣称该产品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产品实际为普通食品,不具有任何疾病治疗功能。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立案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姜某某罚款10万元。姜某某不服,诉至法院被驳回诉讼请求。
在盘和林看来,新消费新场景必然带来一些新问题,给市场治理带来新挑战。他认为,规范私域消费,一方面商家要在监管中加强自律;另一方面,也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让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能及时维权。
“私域消费模式有望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朱克力对于私域消费的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他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私域消费将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电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但如何引导私域消费的规范健康发展?朱克力说,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应持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私域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来鼓励、支持品牌和企业积极参与私域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应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同时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私域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完善性。
而在消费者层面,应提高消费维权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平台进行消费。在遇到问题和纠纷时,消费者应积极维权并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私域消费规范健康的发展目标,从而造福于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朱克力表示。(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