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彩音符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侨界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18 14:54:01 来源: sp20241118

  “华音飞扬”2023全球华裔青少年器乐展演成功举办——

  在多彩音符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侨界关注)

  日前,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华音飞扬”2023全球华裔青少年器乐展演落下帷幕。自2023年9月活动启动后,来自30个国家的56所华教机构选送了400余件作品参加展演。世界各地华裔青少年通过手中的乐器展现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并在多彩音符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户

  “我们学校一共选送了11件作品参加此次展演活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想露一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澳大利亚澳洲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和本报记者聊起组织学生参加“华音飞扬”2023全球华裔青少年器乐展演的情况,话语间满是欣慰与自豪。

  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澳大利亚澳洲华夏文化学校选送的2件古筝演奏作品分别获得青少组和集体组的最高奖项“华音飞扬奖”。其中,获得青少组“华音飞扬奖”的华裔男孩高飞翔15岁。参赛作品视频中,他身着蓝色绣金中山装,用娴熟的技法弹奏了一首富有江西民间音乐风格的曲子《井冈山上太阳红》。在另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中,高飞翔不仅用中英双语介绍了古筝的历史与特点,还用古筝模仿了竖琴、古琴、琵琶、钢琴、吉他等多种中西方乐器的声音,惟妙惟肖,充满创意。

  “这群华裔青少年虽然在海外长大,但都喜爱中华文化。学习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为他们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强了。”张晋说。

  美国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会长蔡雪玲深有同感:“我们协会选送了18名学生的作品参加此次器乐展演,包括古筝、二胡、中阮等多种中国民族乐器演奏。选送作品全部获奖,这对孩子们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对孩子们来说,中国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拉近他们内心与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情感距离。”

  法国小熊猫学校校长罗坚的小儿子罗雨果7岁半,学习古琴刚半年。说起儿子的学琴趣事,罗坚笑言,对这名中法混血的孩子来说,古琴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雨果对古琴很感兴趣,每天都会练琴,甚至经常主动给自己‘加课’。只要一练琴,平日里活蹦乱跳的他就会安静下来,完全沉浸在琴声中。课余,他还会拉着爸爸上网搜索古琴相关知识。这次小熊猫学校选送了10余件作品参加展演,其中就有雨果和另两名年长些的孩子一起表演的古琴重奏《兰心蕙质》。”罗坚说。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音乐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世界各国不同族裔通用的语言。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器乐展演活动,一方面集中展示全球华裔青少年的器乐演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演奏和诠释,展现全球华裔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日益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向本报记者介绍,2023年是该基金会第二次组织“华音飞扬”全球华裔青少年器乐展演,“跟2022年举办的首届活动相比,2023年参加展演的音乐作品完成度更高、表现力更强。还有不少华裔青少年连续两年参赛,演奏水平明显提升,出色的表现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推动中外音乐交流的使者

  在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选送的作品中,华裔女孩张希琳用中阮演奏了中国传统小调《紫竹调》、日本动漫电影主题曲《永远同在》以及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拿波里舞曲》等3首乐曲,将中外音乐的交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希琳的妈妈告诉记者,10岁的张希琳学习中阮已有半年多。“之前,孩子一直学习钢琴。一次偶然机会,她观看了美国加州青年民乐团的演出,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参加了加州青年民乐团举办的为期6周的暑期项目,之后又在所就读的中文学校选修了民乐相关的课后兴趣班。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希琳有幸受邀参加了2023年加州青年民乐团的年度演出。与她习惯的钢琴独奏不同,民乐团需要集体配合,她觉得不同乐器声音的配合非常奇妙。在学习民乐的过程中,她也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更深切地体会到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张希琳的妈妈说。

  于晓表示,在此次器乐展演中,融合中西音乐元素的作品有不少。“有的孩子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西方名曲,有的孩子则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国经典曲目。其实,中外音乐交往历史本就源远流长。海外华裔青少年正好具有跨文化背景。因此,我们鼓励孩子们发挥音乐才能,用手中的乐器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交融。”于晓说。

  西班牙塞维利亚中文学校校长刘阿赫介绍,来自该校的10岁华裔男孩周月腾获得此次展演少儿组金奖的作品,就是用钢琴演奏中国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名曲《牧童短笛》。

  周月腾的爸爸周日锴告诉记者,孩子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练习《牧童短笛》。“这首创作于1934年的钢琴曲是将西方音乐理论和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的代表作。2023年恰好是贺绿汀先生诞辰120周年,很有纪念意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我妻子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给孩子讲解了《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2022年,孩子参加首届器乐展演,用小提琴演奏了青海民歌《四季调》。2023年,他参赛的另一件作品,也是用小提琴演奏中国乐曲《牧羊姑娘》,获得了银奖。这两次经历大大激发了孩子学琴以及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他说2024年还要继续参加展演,争取有更好的表现。”周日锴说。

  在澳大利亚悉尼,高飞翔和姐姐高飞雪也时常扮演文化小使者的角色,向当地民众展示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高飞雪在此次器乐展演中获得青少组金奖。他们的妈妈夏菲介绍,两个孩子学习古筝近9年,目前都就读于悉尼音乐学院附中。“虽然孩子们在学校主修钢琴,但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古筝。直到现在,他们还坚持定期向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和中国青年演奏家王燮老师学习古筝演奏技巧。每次学校举办音乐会,他们都会上台演奏古筝,并多次代表学校在多族裔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台下观众常说,来自中国的空灵琴声刷新了他们对中国音乐的认知,令人惊叹。每每这时,孩子们都特别骄傲,也更敢于对东西方音乐做出大胆的融合尝试。”夏菲说。

  提供更多走近中国的渠道

  最近,澳大利亚华裔女孩何璟媛来到中国,参加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联会主办的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过去3年,璟媛一直在线学习国内各地侨务部门组织的中文和中华文化课程,‘云’游过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多座城市,也通过网课学习了蒙古族、瑶族等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乐曲。在这次器乐展演中,她参与的古筝重奏《柳京之舞》获得集体组‘华音飞扬奖’。相信到中国实地走一走、看一看,璟媛会对中国以及中华文化产生更加具象的认知,也能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何璟媛的妈妈何佳益说。

  “海外华裔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学习中华文化。我们经常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的中文、古诗词、中国音乐以及在中国的见闻结合起来,全方位感知中国、感受中华文化。”张晋说。

  如今,海外众多华教机构纷纷挖掘资源,搭建平台,让华裔青少年们有更多渠道学习、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并通过音乐桥梁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法国,中国民族音乐很受欢迎。之前,来自巴黎的4位中国民乐演奏家来到小熊猫学校所在的里昂,演奏了古筝、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可以容纳2000余人的场馆坐得满满当当。我的小儿子和许多孩子就是在那场演出中被中国民族器乐‘圈粉’。目前,我们学校开设了古琴课程,今后还将在里昂当地进一步挖掘中国民乐教师资源,争取开设更加丰富的中国民族器乐教学班,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罗坚说。

  蔡雪玲计划将参加此次展演的优秀作品发布在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的学生中文电子期刊《开芽》上,向更多人展示华裔青少年们的风采。“过去3年多,我们协会组织全美华裔青少年1万多人次参加了中国各地举办的80多期‘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许多孩子通过网上夏令营,认识了蒙古族的马头琴、苗族的芦笙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并有机会跟国内专业音乐老师学习中国民乐、民歌的相关知识。相信这些经历都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粒中华文化的种子。”蔡雪玲说。

  于晓表示,今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将考虑组织在器乐展演中获奖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华,与国内爱好音乐的青少年交流切磋,增进友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1月03日第06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