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2:50:15 来源: sp20241115
9月19日至2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3天里,主论坛、6个平行论坛、32场专业沙龙,以及多场配套活动密集举办。聚焦“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这一年度主题,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国内外嘉宾深入交流对话,共享文化发展新理念、共商文化建设新思路、共辟文明交流新路径,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加强文化传承
论坛期间,“加强文化传承”是中外嘉宾热议的话题之一。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主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表示,北京将用好中轴线申遗成果,进一步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更多高品质文化空间、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好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论坛期间,中外嘉宾分6条线路游览首都文化胜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黎巴嫩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贾德·塔博特表示,北京中轴线为城市遗产的认定和保护打开了新的视角。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内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塑造当代新生活、文化新面貌和社会新风尚。
赓续中华文脉,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创新是为了承载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表示。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要体现时代创新精神。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论坛上,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介绍,东城区将通过实施文物“活历计划”、非遗“焕新计划”等,用心呵护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文化潮流:新兴业态与技术融合”平行论坛发布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作的《北京工业文化体验地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445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亮相、三山五园荣获“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对外开放……自2022年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举办以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文化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当文化领域不断开掘新意、创造新品,从容大方地展现中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说。
在以“传承与创新:新兴文化业态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潮流沙龙上,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冯骥表示,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游戏这一载体有助于吸引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繁荣,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创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一级演员冯远征认为,创新是影视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勇于尝试新的叙事手法、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影视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
当前,旅游成为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论坛期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行动计划围绕产品供给、产业融合、消费促进等10个方面,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洪涛介绍,将来可以在进景区、图书馆借阅等服务上,实现京津冀三地资源共享。
论坛举办的同时,多种文化活动火热开展:地坛公园,40万种图书展销,2024“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现场人头攒动;园博园内,200余组花灯流光溢彩,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吸引众多群众;从9月初开始,114部精品剧目点亮首都舞台,“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创新升级再出发……
优质丰富的文化供给,也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9月21日,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同比增长7.5%。
深化文明互鉴
9月19日晚,2024北京文化论坛专场文艺演出以节目《遇见中国》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共创精彩。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9月20日,《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多语种系列图书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上发布。该系列图书推介具有标识意义的中国文化遗产,图文并茂讲述文物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精彩故事。
走进北京国际饭店,北京中轴线摄影展、文物艺术品保护与传承等专题展,在论坛期间精彩亮相。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来自美国的邰谧侠说:“文化的传承,既需要继承前人创造的深厚文化,又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离不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已正式挂牌。”匈牙利文化和创新部副国务秘书乔鲍·卡博尔表示,只有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文化合作,才能为共同和谐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目前,匈牙利的大学与中国合作院校的协议已超过200项。
本届论坛上发布的《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快速回暖、积极向好的总体态势,方式更加多元、形态更加新颖、对话更加深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指引。”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将继续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王昊男、李建广、施芳、潘俊强、董映雪、王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3日 0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