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2:21:08 来源: sp20241125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向阳村的合作社员工通过直播推介本地荷花。 吴彩红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的“邻里帮帮团”成员在峰上茗茶园直播带货。 邓龙华摄(人民视觉)
在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金闸村“绿色之歌”家庭农场,青年党员直播销售小番茄。 郑玲富摄(人民视觉)
在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桂湾村大棚枇杷基地内,镇干部正直播销售枇杷。 潘 帅摄(人民视觉)
打开手机“新农具”、干起直播“新农活”,一批“新农人”竞相涌现,为农村电商注入丰沛活力。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直播电商快速发展,让农产品更快“出山”、更好“进城”,归根结底要靠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农民主播,有的还组织农民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直播电商,已成为“新农人”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面对镜头——
“我再也不紧张了”
生长在河南新乡辉县市太行山里的重瓣玫瑰,花大、瓣厚、色艳、香浓,是玫瑰中的极品,却一度藏在深山无人知。
“我叫张宝瑞,70后花农,不找网红带货,不找明星代言……”当张宝瑞第一次走进直播间说出开场白时,紧张得额头汗如雨下。如今,“不找网红带货”的她自己成了网红,运营的“花之玫”品牌风生水起,年销售额达600余万元,还带动解决了130多个就业岗位。
“现在每天面对镜头,我再也不紧张了,这离不开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张宝瑞坦言,决定当“主播”是因为得知辉县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电商直播免费培训。她在那里学到了视频拍摄、剪辑、文案创作等技能,辉县市商务局还在张宝瑞的玫瑰基地建起电子商务示范站点,提供电商设备和技术服务支持。
同张宝瑞有相似培训经历的还有主播“暖暖小姐姐”。
“大家看这个胡萝卜,口感脆甜,是有机产品,非常健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双创”示范区的直播间内,“暖暖小姐姐”正在为黄合少镇后窑子村的有机胡萝卜卖力吆喝。她本名张志春,是一名“上线”4年的农业主播,也是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组织和宣传委员。
“我在街道不定期开展助农直播,前段时间参加示范区培训,和一些资深主播探讨如何推介我们当地农副产品。”张志春说。
“我们发动驻村干部、返乡大学生、青年企业家等专业能力过硬、帮扶发展意愿强烈的群体,通过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农产品上网、电商物流代办、直播人才培养等服务,加速推动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金桥“双创”示范区联合党委书记奥云介绍,近年来,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村校合作等直播助农实践活动,为企业和农户搭建平台,组织培训和技能指导,提升主播业务能力,共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00余场,培训人员近10000人次。
“师徒”结对——
乡亲抱团当主播
“直播时一定要告诉顾客,发出的李子是带冰袋的。但打包发货时,冰袋不能直接和李子放在一起,不然就会冻伤……”重庆市梁平区的农业主播唐俊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培训新主播的老师。课堂上,他把自己的9年直播助农经验倾囊相授,截至目前已经培养600多名农民主播。
从最开始梁平区政府资助3万元创新补贴和相机、电脑等设备,到后来区商务委、农委协调货源,送唐俊外出培训,在政策扶持下,唐俊和他的幕后团队迅速打响名头,帮助不少本地农户提高了收入。如今,唐俊自己也参与到扶持农业主播的行列。
“我们就是要抱团当主播,才能将本土农业品牌打响!”唐俊说,这种新老主播“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效率很高,农民上手更快。梁平区商务委定期为农民主播举办直播电商论坛、座谈会等,帮助大家学习交流,还推荐优秀学员到重庆市商务委、网商协会参加直播电商夏令营等活动。“现在,我们田间处处都是‘网红’。”唐俊说。
“家人们,欢迎来到直播间!下面请咱们刘主播打个招呼。”河北邯郸涉县固新镇连泉村直播间内,“甄选美丽生活”主播、村民贺春霞向网友们介绍同播的主播、连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彦海。之后,两位主播开始分享涉县特色景观和历史文化,并为当地农产品带货。
“一开始不知道该说点啥,播着播着,感觉就来了。”刘彦海说,他的直播技能主要是从当地电商网络直播协会学来的。今年初,刘彦海被县里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直播主播”队伍中的一员。从零开始,跟随涉县电商网络直播协会的老师学习拍摄、剪辑、镜头语言等知识,从最初不会播、不敢播,到如今善于播、敢于播,他已经有了将近5个月、数十场直播的经验。
谈到涉县电商网络直播协会,刘彦海感触很深。过去很长时间,涉县花椒、核桃、黑枣等土特产品牌杂而不亮、有而不响。虽然也试水直播,但主播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往往只有几十人,业绩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当地成立电商网络直播协会,开通“涉县甄选”抖音号,并依托占地22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靠传帮带的方式培育了一批专业农民主播。
“我们调集县里刘家庄村、连泉村、大洼村等做得较好的‘网红村’村支书和电商带头人,师徒结对,手把手教授直播技能,带动更多农民加入电商直播队伍,实现人才挖掘的连锁反应。”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万晓方这样介绍本地培养农村直播人才的思路。
这种“连锁反应”在刘彦海身上得到了体现。“目前,我除了自己当主播,还发动了5名村里从事花椒、小龙虾、有机稻米、多肉植物的农户搞直播,看着村里主播队伍越来越大,卖的货越来越多,我打心底里高兴。”刘彦海说。
政府搭台——
孵化更多“农网红”
前不久,商务部、国家网信办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国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打造如此规模的电商带头人队伍,需要成熟的孵化模式。这也是各地努力探索的目标。
近日,《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提出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等,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省里给了政策,涉县开启“网红经济集群”计划:建设县级直播基地,打造本地公共品牌商品资源库。17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各自的直播基地分部,在黄金时段轮流开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通过这种模式,涉县开展各类培训宣讲活动327场次,培训近2000人次,孵化出“黑枣姑娘”“农村阿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网红”。
“今年我们计划推出品牌共享战略,培育区域地标品牌。截至7月初,全县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1个。”谈起今年县里农村电商直播的“战绩”,万晓方很兴奋,“今年以来,县里组织各类直播10万余场次,观看人次达2亿多,土特产直播销售总额突破1.2亿元。”
河南新乡也在探索一种集专业培训、跟踪服务和基地孵化为一体的新模式。
“新乡市将依托新乡邮政直播基地,联合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以及抖音等平台,大力举办网上年货节、直播节、产销对接会、招商会、直播培训会等活动。”新乡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还计划联合各大高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育更多“新农人”,扩大直播助农“朋友圈”,绘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最大同心圆。
为数字兴农加把劲儿!
——一封内蒙古读者的来信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阅读了贵报刊登的《直播成了新农活》《手机成了“新农具”》两篇报道,我深有感触。我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农推官”。直播带货的兴起,不仅让我们农民成为数字经济的参与者,更让我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2018年,为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我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临铁村两委班子在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后,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形式,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创办起临铁村田禾园酱菜厂。酱菜厂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酱菜原料增收。
企业生产上来了,市场销售就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2022年,借“数商兴农”东风,我当起了主播,通过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酱菜厂建立起线上线下双向销售网络,减少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小酱菜”直接进入“大市场”,酱菜年销售量达35万斤以上,为临铁村产业发展构建起集种、产、销一体化的全链条发展格局。一场场“云上直播”,让全国各地的顾客认识了“下饭又解馋”的“河套硬一盘”,让临铁村酱菜借助互联网走出内蒙古、飞到“北上广”,也让更多优质的田间地头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对此我倍感振奋。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打造集体经济产品电商直播间及示范基地,广泛开展“走百村促振兴”公益直播行动、“第一书记直播带货”“乡村网红直播”等活动,为我们农村主播和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下一步,我还将继续我的直播之路,推广我们河套地区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人了解河套、走进河套,带动更多群众持续增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临铁村党支部书记 王建红
2024年7月2日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