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发布时间:2024-11-21 22:36:41 来源: sp20241121

  从远程医疗发展看网络强国建设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金 歆 倪 弋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近年来,远程医疗、数字医疗迅速发展,既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也是以信息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互联网普惠包容发展的生动写照。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2010年,浙江开始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从那时起,依托网络通信技术,浙江的医生远程问诊、传输医疗影像等医疗项目纷纷落地。“当时,谈起通过机器人在浙江对新疆的患者进行远程手术,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一位援疆医生回忆。

  远程机器人手术的难点和瓶颈在哪?“主要在于通信技术的限制。一般来说,手术中信号延时最多不能超过300毫秒,更不能中断。”浙大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副院长李哲勇说。

  近年来,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这个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5G网络,让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可能。

  2023年,浙大邵逸夫医院针对新疆患者完成国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胆囊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用的是国内首款运用5G技术实现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全部实现自研自产。

  如今,光存储、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要成果,一系列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信息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更好造福人民。

  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普惠包容发展

  前不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一条沙漠公路上,一名男子因车祸身体多处骨折,情况危急。很快,离事发地不远处的连队卫生室医生赶到现场。平时缺少急救经验的卫生室医生,担心处置不当影响救治。

  怎么办?一个随身携带的工具起了作用。“卫生室医生戴上特制AR(增强现实)眼镜。通过5G移动网络传输信号,后方有丰富急救经验的专家实时观察现场患者情况,给予卫生室医生指导。”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5G+AR远程诊疗系统将高质量医疗向最基层延伸。”

  不止新疆,“互联网+医疗”正推动城乡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全国70%的卫生院已和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关系。

  日趋完善的网络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数字化、信息化已深度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场景,赋能千行百业的生产发展。

  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释放便民服务红利

  “如今,在城里做的检查,回到乡下医院也可以看到结果,真是方便。”慢病患者吐拉甫江十分欣慰。

  对区域内慢病患者实行信息共享、检验检测数据互认、规范化同质化的统一管理,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在援疆医疗团队的帮助下,逐步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地区、县市、乡镇、村四级慢病管理体系。

  同样,信息融合共享,也助推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让群众就医更及时、更便利、更高质量。

  前不久,阿克苏地区一名患者突发急性心梗。接到求助后,携带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救护车迅速赶到。经过长途转运,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一键呼救、精准调度、协同应急处置的全过程均在浙江与受援地区共同建立的智慧平台完成。”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阿克苏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严路介绍。

  不止是医疗领域,从“不见面审批”到“一网通办”,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整合融合,让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程度不断提升,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